年度最佳9.4分亲子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上映,给孩子非同寻常的生命启迪
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识课
点击标题下方“少年商学院”关注
每周日“精品推荐”栏目
分享全球创新教育优质资源与方法
“在爱的记忆消失前,
请记住我。”
前天凌晨,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上映,我第一时间跑到离家最近的电影院抢看,真是余味无穷。之前不少人预言,出品方皮克斯将凭它拿到第8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杯,豆瓣也打出了9.4的高分,我觉得,实至名归。
看到这个片名,你可能也想到了另一部经典——《飞屋环游记》,不过“飞屋”侧重爱情,“寻梦”侧重亲情。导演李·昂克里奇(《海底总动员》联合导演,《玩具总动员3》导演)就曾这么描述电影的出发点:
“我们想要探讨,家族纽带如何把我们和祖辈、亲人联系在一起。这个故事想讲的是,即使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,也应该为过去庆祝。”
这么温暖的主题,实在太适合所有人,特别是亲子一同观看:对孩子来说,能搞清楚“家”的意义,以及逝去的亲人都到哪里去了;对大人来说,能搞清楚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观,以及怎样的爱。
所谓家人,所谓生死
故事发生在Santa Cecilia小镇某一年的“亡灵节”上。
(Santa Cecilia是墨西哥音乐守护神的名字,小镇在现实中并不存在)
主人公——小男孩米格一家,正忙着准备祭典——就像小镇的其他居民一样,在自家的供奉台上,摆好已逝家人的照片,和他们生前最爱的食品或物件,并用万寿菊花瓣铺成一条花径——引领家人的魂魄回家。
但米格无心于此。原来,Santa Cecilia是个音乐小镇,那里的人成天载歌载舞,除了米格一家——当年,米格的曾曾祖父为了追寻音乐梦想,抛妻弃子,全靠曾曾祖母一人死扛,才让家族延续了下来,并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的制鞋生意,因此,曾曾祖母规定,家人世代不得接触音乐,久而久之,整个家族都认为,音乐是一种诅咒——除了米格。
(米格的奶奶用鞋暴打小镇广场上鼓励米格弹吉他的大叔)
米格视歌神——德拉库斯为偶像,为了创造出打动人心的音乐,他在家里的阁楼上偷偷供奉已经逝世的歌神,还靠自己的巧手,自制了一把吉他。
(米格看着歌神的录像带自学吉他)
但很快,这一切被发现,米格奶奶愤怒地砸烂了米格自制的吉他,恼羞成怒的米格,夺门而出。为了参加镇上的音乐比赛,他到处找吉他而不得,竟跑进了歌神的纪念馆,如愿见到了歌神那把经典的吉他,谁曾想,他只拨了一下琴弦,就闯进了亡灵世界,邂逅了自己已逝的曾祖父、姑妈、舅舅……以及最大的权威——曾曾祖母。
是的,这是一个“鬼”故事,但一点都不可怕,甚至有点萌。连接人间和亡灵世界的,是万寿菊花瓣桥:
(亡灵世界)
(亡灵世界的原型是墨西哥的瓜纳华托,被称为“上帝的调色盘”)
亡灵们盛装打扮,纷纷返回人间,探望自己心爱的人:
但如果没有人在供奉台摆上自己的照片,亡灵就回不了家了,比如米格后来在亡灵世界里认识的朋友——落魄乐手埃克托:
甚至如果生前认识的人忘记了自己,亡灵就会彻底消失,比如埃克托的朋友:
如果孩子曾经疑惑“人死后会去哪里”,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亡灵世界,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答案。
而上面这两个基本设定——“回不了家”、“彻底消失”也体现了电影的生命观和家庭观:真正的死亡,是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住你。有生之年,亲人的爱,离开之后,亲人的悼念,都有着神奇的力量,指引我们找到家的方向。
爱的三重境界
电影名为“寻梦”,其实是让我们跟着米格——以一个孩子般纯粹的视角去“寻根”,搞清楚家人应该给彼此怎样的爱。
误闯亡灵世界的米格,要想重返人间,就得在天亮前得到亡灵世界里自己亲人的祝福——亲人手执花瓣,祝福米格重返人间,但亲人可以加上任何条件,米格都必须做到,不然即使回到人间,很快也会穿越回来,永留于此。
而亲人的三次祝福,恰好对应了爱的三重境界。
第一次祝福的条件是——永远不能玩音乐。
曾曾祖母记恨当年爱人为了梦想,逃避家庭责任,这种“恨”渐渐被粉饰成了“玩音乐的人会抛弃家人,以后就没有家人会记住他,他就会消失”式的诅咒,深深植入了世代家人的心中。
“爱你就要护你一世周全”是曾曾祖母和她培养下后代们的常识,至于孩子的梦想,那都是孩子气的妄想。影片开头就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且意味深长的情节——当米格因为不敢报名音乐比赛而苦恼时,奶奶、爸爸、妈妈却都沉浸在“米格足够大了,可以学习做鞋而不只是擦鞋”的喜悦之中。
这种“我是为你好”、“以后你就懂”式的爱,其实不是爱,是绑架。即使大人们操碎了心,孩子也不一定领情。所以,在人间,米格离家出走,因为“我不想有这样的家”,在亡灵世界,米格也拼命躲着曾曾祖母,因为“家人不应该是互相支持吗?可是你们永远不懂。”
第二次祝福的条件是——你要记住我们有多爱你。
还是曾曾祖母。
随着米格在亡灵世界里的不断探索,他发现,原来,曾曾祖母当年也是一个非常爱音乐的人,只不过在家庭重担下,不得已放弃了。机缘巧合下,曾曾祖母重新唱响了她年轻时最爱的那首歌,竟重新找回了对音乐的爱,也打开了当年曾曾祖父留下的心结。
这个心结具体如何打开的,这里就不剧透。但到了这个时候,曾曾祖母的爱,已经不再像“You go home on my way or no way”那般强势,她开始理解米格发自内心的爱与梦想。这时的她,手拿花瓣,对米格说,“你要记住我们有多爱你。”
米格玩不玩音乐,就让他自己决定吧,她更关心的是,当米格接过了花瓣,接下来长达一生的时间,他们都不得相见,她只希望,孩子能永远记住她,既是对孩子的留恋,也是对“记住我”的渴望。
第三次祝福的条件是——没有任何条件。
回家的路并不顺利,曾曾祖母的第二片花瓣,米格并没有顺利接到,天已经快亮了,再不走,米格就将永远留在亡灵世界。这时候,曾曾祖母决定让米格走自己的路,没有任何牵挂,只听从自己的内心。
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荷兰朋友。她曾说,荷兰人从不把“孝顺”挂在嘴边,荷兰甚至有一句俗语,说“父母对孩子只有责任,没有权利”,这个朋友,从16岁起,每到周日就雷打不动地要和邻居奶奶一起过,因为这个奶奶终身未婚,帮着她的父母带大了她,对她很好,十几年了,每周如此。
这个奶奶从没对她说过类似“你要记住我有多爱你”的话,她也从不觉得自己是在尽孝或报恩,看奶奶已经成了她心底的一种需要,仅此而已,不需要叮嘱或提醒,她就是享受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。
这种爱,是没有任何条件的——我不期望你记住我,乃至感恩我,爱你,是我的本能,是我的需要,当然,如果你感受到了,也同样爱我,那是最好,我会很开心。有一句话,说“所谓父母子女一场,不过相互滋养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一种叫“家”的信仰
故事还谈到了音乐、梦想、冒险等,但从头到尾,最吸引我的关键字,始终是“家”。
故事的背景——亡灵节,是墨西哥的传统节日,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已经跳出了迷信,成为了一种叫“家”的信仰:影片中,即使从未到过亡灵世界的人也始终坚信,至亲之人死后,只是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,只要我们记住他们,他们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,也以此提醒自己,有生之年,要好好爱人,好好爱家。
另一个同样“顾家”的种族,是犹太人。根据犹太习俗,女生到12岁,男生到13岁要举行“成人礼”(Bar/Bat Mitzvah),其中一个重要的仪式,就是“寻根”——画族谱,很多孩子在画族谱时,祖父母已经去世,要知其过去,就得找寻与追问,问自己的父母或伯姑舅姨对祖父母的印象与小故事:他们出生在那里、长什么样子、喜欢什么、有什么秘密与趣事……
在犹太人看来,理解“家”的意义,是孩子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。中国的孩子没有这样的“成人礼”,但这样的讨论,却意义深远,不妨就从这部电影开始吧,在这个冬天,来一场温暖的追溯。
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
《过得不好不要忍》